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民爆信息系统
隆芯1号大规模组网爆破取得成功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1/3/22 9:51:50 点击量:2483次

爆破前

爆破后

北山坪8#危岩排危概要
    “隆芯1号”数码电子雷管是国内技术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数码智能爆破器材,由北京北方邦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其具有起爆精确、延期设置灵活和设备可靠的特点,是工程爆破的得力工具。此次危岩排危工程中的成功,树立了“隆芯1号”数码电子雷管在地质灾害治理爆破中的典范,推动了智能精确控制爆破技术的发展。
    一、工程概况
    北山坪8#危岩体位于涪陵区北山坪(老鹰岩)江北办事处后山顶部的砂岩风化露头部分,为一线状分布危岩带。危岩范围据现场测长约60m,平均宽11m,平均高20.5m,体积约为1.28万m3
    危岩下部为一斜坡,在斜坡的下部为居民居住密集区,预计总人数3985人,房屋建筑面积209400m2。该危岩同时威胁涪丰北线二级公路(涪陵~丰都)的安全,预计可能产生的总经济损失16000万元,严重制约了涪陵江北片区城市的发展。
    二、工程难点
    危岩体已经大部与母岩断开,若分次排除会引发大崩塌根本无法防护,只能一次性爆除。由于危岩体下落路径是坡陡,若将其爆成大块石则会一直加速滚到山下,若爆成碎渣则会形成碎屑流(泥石流是碎屑流之一)冲入长江,若爆成片状则因气垫效应向阿拉伯飞毯一样运动轨迹无法预料。
因此爆破要求:
    1.危岩解体要彻底,爆渣块度要适中、形成长宽比1:1.5的块体,尽最大可能降低对山下建筑物的威胁,这是北山坪8#危岩在这次排危爆破中的一个特殊施工难点。
    2.爆破时需严格控制爆破振动,以免触发其它危岩及对母岩产生破坏性影响。但是目前爆破工程中普遍使用技术手段根本无法满足以上要求。
    三、爆破规模巨大突破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同类电子雷管最大的起爆规模为4000发左右,而本工程使用“隆芯1号”数码电子雷管6000发,因此在爆破规模上有巨大的突破,这个突破也从量变发生了质变,使得我国的数码雷管及使用具有了国际领先水平。
    四、施工方法
    1.爆破方法
    本次排危采用数码智能精确控制一次性爆破解体法进行排危。
    为最大减少对下方江北办事处、居民楼和公路等设施的威胁,要求爆破后的爆渣粒径大部分在1~1.5m左右,这就要求每2m3一个药包,而8#危岩总方量约为1.28万m3,故该项目爆破时设计药包约6000余个。同时为确保本次爆破振动不触发相邻危岩及对母岩产生破坏性影响,必须采用数码电子雷管实施数码智能精确控制爆破。该方法采用智能编程方式对每一个雷管发出指令,而每一枚雷管内有一个电子芯片,利用数字通讯技术通过电子芯片精确控制每一个药包的起爆时刻(控制精度为1毫秒即千分之一秒)。
    微差延时顺序安排为孔内自下向上(VCR法),孔间由前向后逐孔V形起爆进行。孔间延期间隔为7ms,排间延期间隔为9ms,孔内药包延期间隔为4ms。
    2.防护措施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设计在危岩下侧200m的山坡上设置一道深10m×宽20m×长160m拦石防护沟:一道高4m、长350m SNS柔性防护网。对下落爆渣尽最大可能拦挡。
    四、工程意义
    北山坪8#危岩应用“隆芯1号” 数码电子雷管成功爆破具有示范意义,对全国排危、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是一个全新的手段,具有开拓的意义。
    1.本方法采用“隆芯1号”数码电子雷管将危岩全部一次性爆碎的方式,减小了防护的压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被保护客体的生存率,是我国爆破技术水平的巨大进步。
    2.国产电子雷管大规模组网爆破的成功实施也标志着我国电子雷管技术水平已经迈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在我国电子雷管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关新闻